何謂釋奠禮

孔子開啟了教育平民化,使得禮樂教化可以下達於庶民,並以「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」六藝教育其弟子。孔子所創之儒學也成為華人社會的重要哲學思想。

祭孔典禮起源

祭孔始於孔子逝世後的第2年(西元前478年),魯哀公在山東曲阜孔子故宅立廟,歲時奉祀。漢高祖劉邦為第一位祭祀孔子的帝王。

孔子在隋朝時被尊稱為「先師」,釋奠成為祭孔典禮的專屬名稱。

「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」是祭孔典禮的正式名稱。
「釋」有設置之意,「奠」為奠幣、祭品,指在祭典中,陳設音樂、舞蹈,並呈獻牲、酒等祭品,對先師表示崇敬之意。

《禮記》〈文王世子〉記載:「凡學,春官釋奠于其先師,秋冬亦然;凡始立學者,必釋奠于先聖先師。」後世尊崇孔子為師為聖,祭孔典禮遂以「釋奠」定名,符合古禮而又風雅。

臺南孔廟 遵循傳統「清制樂佾」釋奠禮

歷代尊孔的程度不同,典禮所用儀節、衣冠、音樂、舞蹈與祭品的等級各有差別,莫衷一是。

臺南孔子廟號稱「全臺首學」,釋奠典禮雖然歷經明、清兩代的變革,卻是自成系統,與臺北孔廟的「明制樂佾」,彰化與嘉義孔廟的「明制樂,清式舞佾」有不同之處;清末以來,更有文廟樂局負責祭孔禮樂諸事宜,並且曾經成為臺灣地區孔子廟祭孔的規範。

現今臺南孔子廟維繫舊有傳統,採「清制樂佾」的形式,而由「以成書院」繼續文廟樂局的神聖任務。

臺南孔子廟現行釋奠禮以春秋二祭舉行之,春祭於每年春分之日,秋祭於國曆9月28日(孔子誕辰紀念日)舉行,並遵循孔子崇孝傳統,先於後殿崇聖祠祭五代先王(孔子五代祖先),再於大成殿舉行釋奠禮。